今後市民到一些客流大站乘地鐵時,得做好排隊輪候進站的準備了。從5月12日起,廣州地鐵線網常態化限流站點調整為25個,涉及線路有1、3、4、5、8號線,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。消息一齣,多少上班族苦不堪言。
  地鐵站大面積限客,清晰地發出一個信號,這就是廣州地鐵當前的容量已難承載客流的增長了。而且,現有的飽和狀態估計會綿延很長一段時期。地鐵在向客流求饒,對於身處城市底層的人群來說,這實在是個不小的打擊。本來以為地鐵的時間是可預期的,如今卻被告知地鐵也是有“天花板”,你不知什麼時候能坐上車。如此落差可能很多人都難以一下子接受。
  可以想象,每天固定時間要衝出家門上班、上學的市民,今後得留出更多的時間排隊才能進地鐵。巴士尚且不限客,地鐵倒限起來了。這和地鐵一直自詡的、優於公交巴士的“高效省時”形成了極大反差。如果坐地鐵變得像坐城際鐵路那樣,不能隨到隨上,得留出大量的候車時間,那麼地鐵的通勤價值勢必會大打折扣。至於希望準時趕上飛機和高鐵的人群來說,可能會從此迴避高峰地鐵。
  相比於廣州許多豪氣的公共建築,本地地鐵站的空間容量似乎一點也不大氣。即使有類似公園前、廣州南站、機場北站那樣的稍顯寬闊的車站大廳,可進到站台,同樣是沒有多少迴旋之地。於是曲折的鐵馬、員工的喇叭就成了控制乘客的最後一道防線。乘客必須被壓縮再壓縮地去擠入每一寸空間,才算是對空間的最大化利用。相比之下,香港地鐵高峰再擁擠,乘客至少不需要一圈一圈被“打蛇餅”的。當然,地鐵站也極少會限客——儘管那還是30多年前建成的地鐵,此間人口已經翻倍。
  地鐵限客竟然要成為常態,要讓市民接受這個本來非常不應該的“習慣”,也側面印證了廣州地鐵列車數量的短板。試想,如果能夠做到每分鐘就有一趟車,那麼再多的客流都不會沉澱下來成為問題。然而,現在的條件似乎還達不到這種高密度的水平,再加上車廂相對又少,如此就更顯得捉襟見肘了。公眾在高峰期爭先恐後,也印證出本地地鐵輸送能力之薄弱。僅此一點,不知當初的規劃和投資者只為節省成本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。
  儘管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城市地鐵都會遭遇早晚高峰人滿為患的狀況,但其根源是各不相同的。有的是佈局及運營的缺陷導致,有的是當初的建設思路不切實際造成的。廣州地鐵還算年輕,今後的線網還會更廣大。民眾需要的是政府及地鐵公司能從限客現實中不斷反省,保持憂患意識加以改進,不要讓一些低級思維和理想主義來主導地鐵了。至少,別隻把地鐵當名片、當招商引資的工具,而要真正把投資用在快速順利輸送乘客這一“地鐵靈魂”上了。
  耀琪  (原標題:地鐵限客常態化,莫非讓人改搭巴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00abizh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